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就业指导 >> 正文

后疫情时代如何适应就业新常态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4-20 [来源]:婷姐说就业 [浏览次数]:

从世界经济看,疫情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威力之大直接导致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疫情的突然爆发给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和国际贸易造成巨大损失。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可能下降多达32%。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总体下滑5.2%,其中发达经济体将会下滑7%。

从中国经济来看,会在短期内增速变缓。一方面,为了防控疫情所采取的“封城”、限制人员流动、企业停产停工等举措会使我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冲击,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出现短暂平移。另一方面,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虽然回升至3.2%,但想要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仍然面临巨大困难。此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就曾预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果第三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能达到10%,那么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拉升到3%。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世界已经掉入零增长或者“负增长”的深渊,我们也进入到经济转型的深水区,要实现半年10%的增速是非常不容易的。

疫情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一是作为吸纳毕业生主阵地的中小微企业生存困难。多项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招聘规模缩减。众所周知,由于疫情原因,整体经济形势有所下降,即使现在企业已经逐步复产复工,但是对中小微企业而言,生存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企业已经无力承担新增加员工的福利待遇,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表示将会缩减甚至停止招聘计划。二是全球疫情对中国外贸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招聘岗位减少。中国经济的外向性特征非常明显,国际贸易规模占GDP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更是涉及无数上下游的相关产业,所以,在内外需求都受限的情况下,与之相关联的就业也必然将面临着严峻考验。

图片
image.png
二. 后疫情时代的就业新常态
image.png
图片

 

就业新常态的“新”虽来源于经济新常态,但同时也受制于经济新常态,从观察来看,后疫情时代就业新常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新增就业岗位更加不确定。在菲利普斯的分析框架中,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是负相关关系,与就业率是正相关关系。即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条件,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当经济增长速度降为中高速时,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能否保持对应速度的增长,也就存在不确定性。在后疫情时代尤其如此,伴随疫情仍然在全世界肆虐,企业破产、内外需求受限等多方挑战和经济负面影响都会导致就业岗位增加受限。

技术性失业贯穿全程。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导致失业,在我国,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还是推进创新驱动,如工业4.0、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等新的科学技术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将大大减少对一般劳动力的依赖,转而依赖那些具有技术特长和优势的人才。在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下,技术性失业将会更加普遍,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传统线下培训转入互联网后,一个培训师,如果不懂各种直播平台的使用,不会做课件,就会很快被淘汰。

鼓励创业将是新的就业增长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从中央和国家层面确立了创业在就业中的地位。疫情中也催生了许多新的创业项目,如“数智创业”、“无接触配送”、线上教育等,这些项目可以有效满足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反映了各个行业信息化、品质化、便利化、融合化发展的新趋势。近期政府大力提倡的“地摊经济”更是在全民创业新高潮的基础上,推动创业向更开放平台、更高水平、更大众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就业压力。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阶段,创业将更受重视,创业者也将迎来历史性的机会和机遇。

移动互联网成为促进就业的新模式、新途径。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各行业迅速“云”化,科技产品“数据化”、本地生活到家化、健康医疗远程化和智能化等,各行各业都和互联网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业也不例外,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企业开始利用线上发布就业创业服务信息,一些用人单位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开展宣讲和面试,所以在后疫情时代,必须将就业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才能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2020年人社部公布的25个新职业中就有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职业,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对职业个体来说,也意味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职业的新变化、新要求,早作准备。

图片
image.png
三. 适应后疫情时代就业新常态的法则
image.png
图片

 

如何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就业新常态呢?婷姐认为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才能破解就业这道难题。

心态是关键。“临大难时气要盛”,越是艰难时期,越要坚韧不拔。面对疫情给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求职者往往形成两种分化,一种是看到单位不招聘了,现在经济形势不好了,我就不找工作了,甚至有的还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还有的人认为有国家出台大量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学校也积极推荐线上招聘方式,那就要更加努力地去找工作,这是另一种分化。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分化,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虽然企业招不招聘,招聘多少人,我们没有决策权,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心仪的工作机会。

能力是根本。《孙子兵法•兵形》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疫情之下,我们要善于在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中挖掘求职新机遇,大学生们要“灵活应变,调整观念”,要及时地调整预期,放低身段,调整心态,从零开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人生大视野,走向职业新未来。

行动是王道。对人类来说,攻克一场瘟疫,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对球迷而言,一场足球比赛,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对求职者来说,适应后疫情时代就业新常态,最好的方法,是行动。


现在一些同学对找工作特别没有信心,认为找到工作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所以宁愿选择每天在家里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而不去行动,时间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后疫情时代导致的就业竞争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看,经济运行秩序正在有序恢复。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截止5月底6月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4.4%,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建筑业、服务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比4月底提高9.2、7.5个百分点;从产业转型升级看,疫情孕育的“新经济红利”正在释放,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就业一头连着民生,另一头连着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六保”“六稳”都将就业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予以解决。大学生自身也要尽快走出“舒适圈”,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潮流,在共享员工等新就业形态中寻找机会,练就本领,只有走出去了,行动起来了,距离成功也就更进一步了。